糖心vlog发电机公司
Mou Mou Jidian Generator
客户统一服务热线

020-88888888
13988889999

糖心vlog新闻中心

中药、药店以30%增速领涨,器械跌超70%,创新药的底在哪?

2023年上半年,医药生物行业表现明显分化:连锁药店、中药业绩领衔增长,血制品、医药流通紧跟其后;而医疗器械深陷泥潭,医疗服务、生命科学上游两个子行业挣扎度日。下半年,要关注什么?国信证券对A股和港股700余家上市公司上半年情况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下半年的投资策略。

具体而言,一面是连锁药店和中药板块Q1扣非净利润同比增速均超过30%,血制品紧随,为27.6%。另一面是医疗器械扣非净利润同比下滑超过70%,生命科学上游也跌超一半,医疗服务仅次于前二者。

传统制药和创新药处于中间状态,没有大幅下跌,也没有可喜的增长。传统制药企业们陆续从集采中恢复过来,在Q1取得了整体3.8%的扣非净利润增速;创新药则刚刚开始有利润。

这些数据背后由政策和市场的合力推动。

医疗器械赛道俨然成为了集采扩面的重灾区,不管是上半年覆盖全国31省的京津冀“3+N”联盟关节骨水泥集采,还是脊柱国采落地等等。在国信证券的预测中,今年下半年医疗器械和医用耗材的集采占了八成比例糖心vlog官网。具体来看,国家层面将展开的第四批高值医用耗材集采,主要针对眼科的人工晶体和骨科的运动医学类耗材;地方层面,将重点对国家集采以外的神经外科耗材、体外诊断试剂等开展省际联盟采购。

生命科学上游更多地是受市场环境影响,去年受到海内外疫情、新冠药物、疫苗、检测等产品生产/研发需求波动以及全球生物医药投融资等影响,部分企业营收增速有所放缓。

对于传统制药板块,集采的影响基本出清。自2018年起,国家已组织八批药品集采,涉及333个品种,平均降价超50%。2023年5月19日,全国中成药集采正式启动。仿制药集采已经进入常态化,除个别情况外,市场已经较为充分消化了对于化药大品种纳入集采的降价预期和业绩影响。

领涨的中药,业绩加速回归。中药创新药正在回归药品属性,在研产品领域持续拓展,从已上市产品看,中药创新药企产品主要聚焦心脑血管、呼吸、代谢等领域,而从在研管线看,范围不断往慢病、泌尿、妇科、儿科等领域拓展。

中药配方颗粒则处于标准切换的阵痛期。自2021年11月结束试点后,企业不得生产企标品种,而新标品种数并不足,这导致医生组方受到较大限制,配方颗粒行业整体销量下滑。

中药品牌OTC重新回到投资人视野。在医保控费趋势下,主攻院外市场的中药品牌OTC成为避风港,有品牌沉淀的企业,如康恩贝、同仁堂等被重新估值。

创新药接轨国际

商业化、国际化、研发成为评估投资人创新药企的“三驾马车”。

2019年以来,投资人对于创新药的检验从研发转向商业化,众多创新药企在这场考试中都仍未“及格”。市场对于创新药国内商业化的担忧主要来自于医保谈判降价幅度大,以及同质化竞争激烈的格局。

好在外部的支付环境有所缓和。国信证券认为,医保谈判政策已经连续两年表现温和,而监管端的政策导向会在未来改善“内卷”的格局。

具体来看,2022年中发布的简易续约规则显示谈判趋于透明、温和,这一趋势在2023年初的谈判结果中得到确认。同时,对于真正的创新药,医保更加包容,比如国产首个三代“格列卫”奥雷巴替尼以合理的价格进入医保,给创新药企们打了一剂强心针。另一方面,药监局在加快具备临床价值的创新药上市流程的同时,提高了同质化、跟随式创新药的上市门槛,比如出现了第一个被拒绝批准的国产PD-1。

在对创新药企的价值评估中,国际化也逐渐成为了不可或缺的指标。显现出国际化能力的公司,如百济神州和传奇生物,都被资本市场给予了高度肯定。而由于FDA收紧审批准入的要求,较为成熟的靶点和治疗领域需要通过头对头的全球多中心临床(MRCT)来验证疗效。门槛的提高,将加速良好创新生态的形成。

同时,“借船出海”已经过渡与国际更接轨的方向,主要表现为更多的早期管线达成了授权协议,更有效地将Biotech的早期研发能力与合作伙伴的海外临床能力相结合,最大化产品价值。当然,过程当中因为疗效等各种原因,会出现合作中断,但这恰恰从侧面反映中国的创新与国际创新的接轨。

“我们的创新是卷出来的,并且有望在短时间内超越美国的创新”,一位资深科学家在行业会议上表示。从今年授权出去的交易来看,部分国产创新药已具备全球第一梯队的能力,比如在TROP2、HER3等热门靶点的ADC药物研发中,国产创新药研发进度已经能进入全球前三的位置;在中国特色高发瘤种相关的靶点领域(例如CLDN18.2-ADC)中,甚至研发顺位前七都是国产药物。

医疗器械:淡化集采,回归增长本源

现在的医疗器械行业如同过去几年的仿制药一样,大多数处于水深火热当中。

与仿制药企当时的不同是,不管是集采施展方,还是接受方的医疗器械企业,都有史可鉴。而且从三批已完成的国采和各省市联盟集采方案看,有兜底的集采政策逐渐形成市场共识,结合5月10日北京医保局发布的DRG联动采购征求意见稿,创新产品的集采降价幅度有望逐渐温和化。

比如,2023年下半年人工晶体和运动医学的国采以及安徽IVD联盟采购,市场关注点已经逐渐切换到国产量的需求能否提升,从长期来看,量的增长本源在国产化率和渗透率的提升。

当前我国医疗器械细分领域的国产占有率仍然不高。除了冠脉支架、骨科创伤、分子诊断、生化诊断等市场占比超过50%外,其余子领域都低于进口器械。这些子领域对应的市场规模接近2000亿元。

中药、药店以30%增速领涨,器械跌超70%,创新药的底在哪?(图1)

根据国信证券的测算,按照市场规模,医疗器械集采已进行了1/3-1/2,该机构还预计2025年之前大部分市场规模较大的细分领域将完成集采,因而在2025年之前投资细分龙头,是未来估值最具性价比的时期。

集采之外,并购是医疗器械行业发展的重要特点。

中药、药店以30%增速领涨,器械跌超70%,创新药的底在哪?(图2)

全球医疗器械行业属于集中度较高的行业。一项数据显示,2017年TOP20器械企业市场份额占比约为54.5%,而中国前20大医疗器械企业市场份额只有14.18%,行业较为分散。海外器械巨头均是依靠并购扩大规模,如西门子以164亿美元收购Varian(医学影像),丹纳赫以96亿美元收购Aldevron(基因治疗)等等。

中国的医疗器械在并购方面做得最好的是器械一哥——迈瑞医疗。迈瑞医疗成长史,就是一部并购史。

  • 2008年迈瑞收购美国Datascope生命信息与支持业务,以及瑞典呼吸气体监测领域知名品牌ARTEMA,拓展海外生命监护业务市场,并获得部分关键技术。那时,迈瑞就在向国际化方向转型,并借此成为全球监护仪第三大品牌。
  • 2011-2012年,迈瑞密集布局IVD、输注泵、骨科及内窥镜业务,收购了十多家公司,在强化主业的同时不断扩充产品布局。
  • 2013-2014 年,收购Zonare,布局欧美市场高端超声影像业务,并收购ULCO布局大洋洲经销网络。
  • 2021年,迈瑞进一步强化IVD领域竞争优势,以40亿元收购Hytest 完善IVD产业链上游。
中药、药店以30%增速领涨,器械跌超70%,创新药的底在哪?(图3)

众所周知,对于国内的医疗器械公司来说,40亿元的收购金额并不小。这样的布局仍在迈瑞医疗持续推进。

值得关注的是,近三年来,全球大型医疗器械企业都出现了独立拆分上市的浪潮。据统计,近一年宣布拆分独立医疗业务的医疗企业包括:GE、强生、Zimmer Biomet、Becton Dickinson和3M。国内的医疗器械企业,微创医疗、威高集团、乐普医疗也将部分旗下细分领域子公司分拆上市,如“拆分狂人”乐普医疗就拆分了4家公司。

出现这一浪潮的原因或受这两年的市场融资环境影响,因为分拆之后不仅可以获得新的融资,解决研发成本等问题,还可以保障母公司和子公司的协同发展。

注:本文编辑自国信证券《寻找“业绩+估值”双底,实现戴维斯双击 ——医药生物行业2023下半年投资策略》报告。


糖心vlog官网 tangxin 糖心vlog官网
Copyright © 2022-2026 糖心vlog 版权所有 | 网站地图